全球硬科技峰会点燃人工智能热潮,行业大咖带你“拨开迷雾看未来”!

2020-08-11 tuwei312 211


从2017年人工智能技术改革开始,诞生60余年的人工智能开启了“第三次浪潮”。短短两三年里,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分析挖掘……人工智能的威力已经溢出高校科研的范畴,开始在安防、金融、零售等场景发挥威力。

经历了“商业落地元年”后,人工智能正逐步迈向大规模商用,头部公司也开始兑现其投资价值。7月20日,“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登陆科创板,其市值一度从发行定价的200多亿飙升至千亿元;“AI四小龙”中的商汤、旷视和云从,均有登陆二级市场的计划。

随着“新基建”走向落地,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将成为建设的重点。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将为人工智能带来哪些新的落地机遇?普通用户又会在哪些应用场景中体验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改变?

2020年9月16日-17日,由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和陕西省科学技术厅主办,西安市科学技术局、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西安市金融工作局承办的2020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将于西安正式举行。

人工智能创新峰会是本次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的议程之一。知名人工智能行业内的专家、企业家将汇聚一堂,探讨AI技术的未来发展和落地机遇。作为硬科技的组成部分之一,AI将如何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和动能。

追赶第三次浪潮,人工智能大规模商业落地在即

2016年3月,Google旗下公司DeepMind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以4:1的比分击败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利用深度学习技术,AlphaGo能通过合适的矩阵数量,多层组织链接在一起,拥有类似生物神经大脑的工作机理。

三年过去了,经历了2017年“人工智能应用元年”后,人们期待的大规模商用仍未到来。在这一波浪潮中,人工智能究竟有着光明的商业化前景,抑或是就此退潮?

答案应该是前者。对比第一波浪潮时的“图灵测试”和第二波浪潮的“语音识别”,目前的人工智能已经用具备一定自主判断的能力,不再需要人类帮助其“穷尽”所有可能性。正是因为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人工智能才能发挥算力优势,在效率上超过人,进而进入应用场景,实现商业价值。

随着“新基建”的大幕徐徐拉开,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通信基础设施将不断完善,各个设备终端的连接将越来越紧密,人工智能也将有更多的入口接触到用户。2020年极有可能成为人工智能在中国大规模商业落地的元年。

聚首“硬科技之都”西安,硬科技之火可以燎原

硬科技是指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中,以自主研发为主,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形成的高精尖原创技术。

作为“硬科技之都”的西安,不仅是全国科教和军工资源的聚集地,而且也是新技术的弄潮儿。在人工智能领域,西安在智能感知处理、智能交互等方面具有雄厚的研发基础和人才优势。

2020年1月,西安成功申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4月,包括“视觉信息处理与应用”、“无人机系统”、“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智能车联网”、 “人工智能多学科交叉融合”、 “普惠AI”在内的6个首批 “西安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正式挂牌,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建设如火如荼。

除了政策支持、生态建设外,从事人工智能等硬科技的新兴企业在科创板设立后得以试水资本市场,加速硬科技商业落地进程。

2019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要坚守定位,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强化信息披露,合理引导预期,加强监管。

本次2020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聚焦“硬科技推动高质量发展”,探讨“硬科技原始创新”、“硬科技资本融合”和“硬科技成果转化”。人工智能领域的学者和企业家将在人工智能创新峰会上探讨AI技术的发展和商业落地。西安市在9月就印发《西安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型企业科创板上市扶持政策》,对科创板上市的硬科技企业予以扶持和奖励。伴随着“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地,西安培育硬科技企业的土壤将更加肥沃。

不管是“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还是积极筹备上市的商汤、旷视和云从,都将为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商业落地提速。在全球经济压力,新冠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的大背景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硬科技有望突破经济增长瓶颈,成为中国经济新引擎。


首页
产品
案例
联系